她已放棄了四川婦女喜歡的打麻將、跳廣場舞等愛好。她很少出門,沒事兒就看抗日劇——“學偉人的動作”,熟練使用“同志、老百姓、群眾”等字眼。那些動作已融入她的日常生活,比如她與人告別時,會抬起手臂,五指微張,用經典的“主席手勢”揮手。
茶樓里聊了一個多小時后,已近晌午,她主動安排起下午的行程。“明天重陽節,下午我去慰問老人,你會寫進去吧?得給我拍好看點啊。”隨即她聯系了一個居委會,說要來慰問困難群眾,你們找找人。然后她準備與上海一家整形醫院的周女士一起吃午飯。
近兩年形勢漸不如前,尤其是今年,陳燕自己分析是企業響應官方厲行節儉之風,讓她的商演生意越發淡了。但也有其他的生意找上門來,比如整形醫院。
中午,陳燕與周女士在市郊的小飯店見面,對方想免費給她做微整形,“不化裝就像偉人,和醫院雙贏”。飯館生意火爆,她倆扯著嗓子聊天。陳燕給每個人夾了條魚。她把筷子平靠在食指和中指上,“看,我夾筷子手勢不一般,主席才這么夾。”
飯后,陳燕繼續馬不停蹄。她去超市買了一桶玉米油,一袋大米。為了更好地上鏡,她在超市柜臺邊、出租車上、樓道口旁,抓緊一切時間補妝,顧不上粉底沾到了手機蓋上。
到達居委會辦公室時,指定的受贈人還在路上。她坐得筆直,對工作人員說,“關懷百姓是我們演員應該做的,我以后一定經常來看望他。”她一張張派發自己的演藝照,又指指記者,“北京來的大記者,非要來采訪。中午我跟上海來的人吃飯,小同志,當演員不容易哦。”
離開居委會已是下午3點。神采飛揚頓時都沒了,她癱坐在三輪車上,撩起褲腿,小腿僵硬浮腫。
談到未來,陳燕躊躇滿志:事業嘛,希望能演電視劇,明年兒子結婚,她想盡快抱上孫子;后年60歲大壽,她想大辦一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