又是一年春來到,綏江大地種竹忙。最近,在綏江縣南岸鎮至水富縣的二級公路邊坡上,在中城、會儀等鄉鎮的一些荒山荒地里,到處都能看到農民忙著種竹子的身影。今年,綏江縣將補種竹子3萬畝,新種竹子1萬畝,使全縣竹面積達到40萬畝,一躍成為云南省第一竹基地縣,建成云南最大“竹海”。
“金沙竹廊”綠山固水。上世紀末,為支持國家大型水電工程向家壩水電站的建設,讓近6萬移民能搬遷出、穩得住、逐步能發展,綏江縣委、政府立足全縣氣候、土壤等地域特點,結合電站庫區將形成近百公里高峽平湖景觀的實際,提出“綠色經濟強縣、湖濱生態旅游縣、文明幸福小康縣”的建設目標,科學合理地編制了“四大綠色通道、七大翠竹溪流、80公里湖岸、40萬畝竹海”,集生態保護、旅游、產業發展為一體的竹產業發展規劃。10多年來,在幾屆縣委、政府的重視下,全縣整合林產業發展、部門幫扶、扶貧、企業支持等資金1200多萬元扶持竹產業,全縣群眾種竹積極性大增,先后引進麻竹、甜龍竹、雜交竹等優良竹種進行育種,實現了就地育苗、起苗、移栽、管護;大力搞好優化布局,集中連片種植,不斷加強竹林管護,建設高標準、規模化的竹基地。目前,國土面積761平方公里的綏江,竹基地面積達40萬畝,全縣16萬人口人均有竹近2.5畝。今天,綏江沿金沙江種植的百里“金沙竹廊”一年四季都是郁郁蔥蔥、滿目蒼翠,以“竹海”為景觀的湖濱生態旅游縣初現,為金沙江筑起了一道綠色生態屏障。
“綠色銀行”富民興縣。每年的春夏之季,綏江竹農就忙著采竹筍賣;而秋冬季節,竹農就砍伐竹材銷售;平時,農民們還外出務工掙錢。目前,綏江的大部分竹林逐漸進入豐產期,經濟效益逐漸顯現,竹材總產量已達到3萬噸,每年銷售竹材1200萬元以上;每年產竹筍600多噸,價值上1000萬元。同時,綏江縣通過招商引資,對原綏江紙廠進行重組,成立綏江中信紙業有限責任公司,已經完成總產值6.5億元、利稅超億元的企業規劃,正在進行遷建,明年投產后將解決數百人的就業,為綏江創造上千萬的稅收。綏江縣還積極拓展竹資源開發利用新途徑,從2008年開始聘請竹編工藝師到綏江開班授徒,已經發展竹編技術骨干300多人。今天,由優質天然慈竹處理制成細如發絲的竹絲,經過綏江農民的手,變身為清秀淡雅、神形酷肖的竹編畫,是市場上搶手的旅游紀念品。現在,竹產業正在成為農民持續穩定增收的“綠色銀行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