彌渡縣畜牧業生產持續升溫,促進了種植業的發展和結構的調整。目前,高產優質的牧草已成為彌渡農民的新寵,成為農民增收的又一途徑。近年來,彌渡縣結合本地區實際,大力發展奶牛、肉牛等草食性動物的養殖規模,推廣農田種草養畜模式,牢牢樹立“引草入田,以草換奶、換肉,興草富農”的畜牧業發展新思路。加快畜牧業產業化經營步伐。初步形成以彌城、新街、紅巖為主的奶牛飼養基地和牛街、德苴、苴力為主體的肉牛飼養基地。預計全年奶牛存欄量1.7萬頭,肉牛飼養量8.9萬頭,伴隨著養殖業的發展。牧草需求量的不斷增大,農田種植優質牧草成為農民增收的又一途徑。
利用牧草來飼喂各種畜禽,一方面能促進畜禽的生長發育,提高畜禽肉質質量,另一方面能降低飼料成本,提高畜禽生產的經濟效益。目前彌渡縣種植面積較大的牧草品種是一年生黑麥草和紫花苜蓿。由于黑麥草含蛋白質、礦物質和維生素,草質柔嫩多汁,各種畜禽均喜食用;紫花苜蓿青草蛋白質含量高達12%,更重要的是含有畜禽生長發育的因子,能促進畜禽的生長、發育與繁殖,減少疾病。因此受到許多養殖戶的青睞,已有彌城、新街、紅巖三鎮建立牧草種植示范點,種植面積超過4500畝。
種植牧草能充分利用邊角地、山地、荒蕪地和農田的冬閑期進行種植,解決飼料供給問題,為農民創造經濟效益。經測算,在彌渡縣紅巖鎮種1hm2糧食平均單產6855kg,按每千克1.2元計算,收入為8226元;種1hm2優質牧草平均單產86445kg,按每千克0.15元計算,收入為12966.75元,種草是種糧收入的157.6%。農田種植1hm2糧食,收入8226元,減去2115元的成本,純收入為6111元;種植1hm2優質牧草,收入12966.75元,減去2116.65元的成本,純收入為10850.1元,每公頃種草比種糧增收4739.1元 ,是種糧收入的177.6%。
2010—2013年牧草種植面積達1722.7 hm2,可獲鮮草148919t,增加牲畜飼養量10200個黃牛單位(每個黃牛單位年耗14.6t),按一個黃牛單位2000元計算產值,可新增牧業產值2040萬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