豬場可持續發展需這樣做
養豬業發展至今,規模的大型的集團化和小型規模的專業戶越來越多,而母豬十頭往下的利用房前屋后的散戶越來越不適應市場。規?;倪M展與環境越來越難以和諧,糞污的集中化很難消化,限養禁養的陰影越來越近。如何能持久的健康的發展真的需要探討。
個人認為家庭農場是一個發展方向,我所說的農場是根據個人能力現實的配套,并不是國家定義的那種動輒百畝往上的規模。
昨天我看了一個生態大棚的視頻很受啟發,畢竟別人的模式不容易照搬,于是我也開始有了自己的想法。
個人認為養豬是一個排污量很大的養殖業,必須配套一種需肥量大的作物或模式,無疑,大棚蔬菜是最好配套。
而沼氣池是熟化糞污和儲存糞污的中間環節,沼氣還可以給大棚增溫增光并提供植物必須的二氧化碳,經過本人幾年的研究,讓豬豬和蔬菜同居是可行的,冬天適合,夏天一樣也適合。有人會說夏天那么熱能行么?你家大棚夏天全封閉啊,你不會在豬欄頂部加草衫或毛氈啊,你不會通風啊。
當然這是我這樣能力不高的小散或專業戶所適合的模式。因為蔬菜是多茬輪作,可以多次施肥,而傳統莊稼一年兩季,很考驗你的貯存糞污的能力。
家有三五頭母豬的戶越來越會遭社會拋棄,污水、臭味和蚊蠅滋擾鄰里都有可能引發投訴,所以各位朋友都應該注意了。抓緊自我覺醒,才不至于以后遭社會淘汰